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省首例“11CPIB、11CCFT成像技术”诊断神经变性病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时间:2023-03-22 10:00:37


(资料图片)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2日电(田为 方若冰 刘丽丽)近日,哈医大二院PET/CT中心完成黑龙江省首例“11C-PIB、11C-CFT成像技术”应用于神经变性病的诊断,改变以往神经变性病无法精准诊断的现状,对疾病的早期确诊、早期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使神经变性病的临床诊断向着更精准、更有效方向迈进。

家住哈市的梁阿姨今年74岁,十年前从某高校教授岗位退休,近年来,梁阿姨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家人怀疑梁阿姨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便来到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就诊。无独有偶,年逾50的赵先生近几个月出现了左脚频繁抖动的症状。两名患者在医院做了CT、MRI等检查,却均没有明显病变。两名患者在神经内科吴云教授及张丽梅教授团队的建议下,决定采用哈医大二院PET/CT中心最新开展的11C-PIB、11C-CFT成像技术,做更精细的头部检查。

哈医大二院PET/CT中心主任李萍教授根据MRI及11C-PIB、11C-CFT、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结果,判断梁阿姨符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诊断,赵先生符合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最终为两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出了详尽的影像依据。

据李萍主任介绍,神经变性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并没有像脑血管病、脑肿瘤一样在影像上出现引人注目的局灶性病灶,而是以脑某些部位出现程度不等的萎缩为特点,这使得准确识别影像学改变难度增大,对神经内科及影像科医生均是很大挑战,而这类疾病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只能用药延缓,一旦发展为中度、重度,将对患者和家人的生活造成重要危害。

李萍主任解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临床使用的分子影像学技术,能够在活体水平检测脑实质内病理靶向病变的数量和功能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中,11C-PIB是目前使用最多的A β斑块靶向显像药物,该药物与脑内的A β斑块具有高亲和性和选择性,可用于检测A β斑块沉积情况。11C-CFT是以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为靶向的分子探针,能直接反应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和丢失程度,是目前评估帕金森病最为常用且特异的DAT显像剂。18F-FDG PET 反应神经元代谢水平,可用于神经变性病的鉴别诊断。

核素11C半衰期是20min、合成过程较为复杂,这个相对较短的半衰期不便于运输和储存,在少数国内拥有回旋加速器的医院使用。哈医大二院PET/CT团队具备合成11C-PIB及11C-CFT新药的能力,率先完成黑龙江省首例11C-PIB及11C-CFT成像技术,为神经变性病的诊断提供了实时、高清的代谢图像,为临床制定更加详尽、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目标,对有效治疗患者的神经变性病、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1C-PIB、11C-CFT新药的合成及成像技术,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使黑龙江省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患者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平的精准诊疗服务。(完)

AD患者,11C-PIB PET/CT 显像,双额叶PIB 沉积。

PD患者,11C-CFT PET/CT显像,双侧壳核DAT结合不对称减低,右侧为著。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